中国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和速度居世界
  • 市场分析
  • 2015-04-13 14:15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21世纪前10年,我国公路建设年均“催生”隧道555公里。2011年以来,公路隧道年均净增已超1000公里。

      在9日此间举行的“2015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公布的统计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大国。

      据截至2013年底的统计,我国已有公路隧道11359座,总长9606公里。进入新世纪以来,公路隧道年均增长率高达20%,且有逐年增速加快的趋势。

      伴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运营铁路隧道11074座,总长8939公里;在建铁路隧道4206座,长度7795公里;已纳入规划的铁路隧道4600座,总长约1.06万公里。

      围绕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我国已建成的各类水工隧道总长超过一万公里,在建及纳入规划的水工隧道总长超过3000公里。此外,在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市政设施以及油气储运领域,相关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近年来都有长足发展。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名誉理事长郭陕云表示,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大国,其中一些工程项目对国土大面积生态环境潜在构成重大影响,但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巨大,相关工程建设起步较晚,总的建设规模及安全状况是可控的。

      “更重要的是,虽然在规模和建设速度上已是世界**,但我们在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领域还不是技术强国,施工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还较低,建设管理体制较为陈旧。在相关理念研究及环保意识加强方面也有很大提升空间。”郭陕云说。

      据介绍,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对照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我国近期在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已列出多项重点研究课题,包括特长及复杂隧道,为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做准备;海底及深埋隧道,为琼州海峡、渤海海湾和台湾海峡通道做准备;特大断面隧道及硐室,为开发规模更大、规格更高的油气洞库和地下厂房、仓库做技术先导等。

      “积极开发,合理利用,精心构筑,科学运管应该成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者的基本理念。”郭陕云说。

    相关资讯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追赶机器人“四大家族”
        导读:中国国产机器人市占率从2013年的26提升到了2016年的33,三分天下有了国产机器人的一份,但依然是跟跑者。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自动化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详细]
    • 机器人智造 从“有”到“好用”
        虽然,像《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这样的战斗机器人目前仍旧停留在科幻电影里。但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种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大规模生产息息相关,能提高效率、削减生产成本、提升品质、降低能耗。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高速的追赶期,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向高端产品[详细]
    • 国家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召开
        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庆市举办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为各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及经验分享。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不低于15、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不低于18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开启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