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业4.0浪潮中国蓄势待发 对制造业而言,2015年上半年*为人激动的事情莫过于“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这是中国版工业4.0的开篇。今天的工业4.0,是智能技术的革新,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对中国而言,工业4.0是经济增长之路,也是发展赶超之路。 工业4.0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开端,过去几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人工智能两大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制造业智能化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工业4.0的浪潮还创造了服务机器人、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智能终端产业,形成无处不在的物联网和大数据云平台。 对于中国而言,在人口红利快速退去的背景下,拥抱工业4.0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完成产业升级的**选择。因此,中国的工业升级之路任重道远。中国的工业升级之路不仅需要突破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使众多企业增加创新动力,还应在借鉴“工业4.0”的基础上,走分行业、分区域的渐进式的工业升级之路,发展中国版的“工业4.0”。 工业4.0的声音平地惊雷般的传遍整个世界,正所谓“会哭的小孩有奶吃”,更别说这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啼哭”。在全球工业4.0浪潮下,中国制造业已经蓄势待发。 找到“通关密码”,即可召唤智能未来 条条大路通罗马,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在中国,汽车、家电、工程机械、包装等制造业各个领域都已开始了工业4.0探索之路,它们希望找到一个适合本行业转型的“通关密码”,助中国的“制造强国梦”一臂之力。 1、汽车工业是工业4.0*容易突破的地方 汽车行业的许多专家皆认为,汽车工业是未来工业4.0中,*容易突破的地方。汽车不再强调价格高低,而是个性!一个流水线上下来,每个人需要的不一样的车。 可以说,未来的汽车产业难以预料,但一定与今天大不一样!而这些改变一定是以中国制造2025为基础。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工业4.0的过程中,汽车产业是抓手、是载体,更是龙头。 在工业4.0的浪潮中,汽车产业将发生哪些变化?*为显著的改变将发生在产品的形态和能力上,如材料、技术、造型,包括自动驾驶,并且这些改变是翻天覆地的。此外,汽车产业的价值链、产业格局以及相关的互联网思维都将面临转型升级的考验。但有一点,汽车产品的基本属性不会改变,始终是一个从点到点的移动工具。 方兴未艾的“工业4.0”,在汽车业掀起新一轮热潮。外国品牌热衷于在中国发力制造端“工业4.0”,如德国大众、宝马、奔驰。经典案例有,大众的佛山工厂实现MBQ模块化生产,在全生产流程实现智能管理,可生产大众、奥迪两大品牌产品。其物流管理系统,不仅可满足市场的一般需求,还能满足多种产品混线生产,并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国内品牌则在车联网、售后应用等领域高调布局“工业4.0”,上海通用、比亚迪、观致、广汽传祺纷纷推出各自的车联网计划。 可以看出,汽车业工业4.0呈现出两大方向:一是制造端的数字化、信息化,而是销售与服务的个性化。汽车作为日常耐用品,其产业链十分长,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生产—销售—售后配件”等。随着汽车制造业逐步向工业4.0时代切换,汽车主机厂在生产环节不断智能化,也将直接推动汽车庞大前后端体系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