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茨:中国在工业4.0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 市场分析
  • 2015-08-01 11:33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公布后,引起各国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信息技术部门主任、“工业4.0”平台专家赖纳·格拉茨。格拉茨认为,中国将通过“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工业现代化,加快推动创新,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格拉茨:中国在工业4.0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格拉茨表示,“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异曲同工。他介绍说,德国目前正在通过实施“工业4.0”进入下一个创新阶段。本质上讲,“工业4.0”是将生产自动化的现实世界与信息技术的虚拟世界相结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其他国家都在朝这一方向迈进,并基于本国国情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例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不同的是,德国在许多工业领域已具备高度自动化能力,并使用*新的创新生产技术。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此外,德国“工业4.0”战略主要是由企业“自下而上”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落实。

      谈到“中国制造2025”所面临的挑战,格拉茨认为,*主要的是中国需要同时完成“工业3.0”和“工业4.0”的“弯道超车式”发展。从技术上来说,大型创新型企业是有可能实现这一转变的。但要将这一转变辐射到整个工业领域,尤其是中小企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革新,还需要组织形式的创新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德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已经有很多智能生产方案和生产技术可供使用,许多问题在技术层面上已经具备可操作性。但转变的难点在于,如何重新构建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并创造出新的智能生产、智能工厂及商业模式,且不损害社会和生态利益。生产的可持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生产要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角度全面考虑。

      格拉茨表示,德国“工业4.0”的特点在于,这一战略激发出企业突破创新的强烈意愿。尽管德国目前对“工业4.0”没有统一的解释,也没有统一的实施重点,但共识是,它确实将给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目前,“工业4.0”很大程度上还是由科学界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来推动的。下一步需要做的是,提高解决方案使用者和潜在顾客的积极性。“工业4.0”说到底不是目的本身,而是必须要对生产的竞争力、灵活性、质量及可持续性施加积极影响。

      格拉茨介绍说,其所在协会的近3200家会员企业中,有近四分之一在华积极开展业务合作。近年来,中德两国合作密切,尤其是在工业现代化和高度自动化领域,德国已经成为中国可信赖的创新合作伙伴。中国着眼于学习德国的成功模式,尤其看重德国的“工业4.0”技术。此外,“工业4.0”不是德国一国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化的问题。他认为,中德两国还应在国际层面紧密合作,携手解决标准化、网络安全和法律框架等问题。

    相关资讯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追赶机器人“四大家族”
        导读:中国国产机器人市占率从2013年的26提升到了2016年的33,三分天下有了国产机器人的一份,但依然是跟跑者。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自动化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详细]
    • 机器人智造 从“有”到“好用”
        虽然,像《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这样的战斗机器人目前仍旧停留在科幻电影里。但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种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大规模生产息息相关,能提高效率、削减生产成本、提升品质、降低能耗。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高速的追赶期,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向高端产品[详细]
    • 国家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召开
        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庆市举办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为各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及经验分享。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不低于15、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不低于18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开启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