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纺织信息
  • 技术应用
  • 2015-09-14 10:30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摘译自英国“纺织学会志”

      用NaOH/夜氨和液氨/NaOH处理的棉织物染色和机械性能退浆和精练后的棉织物用NaOH液氨和液氨/NaOH二步法处理,以研究处理顺序产生的效果测定了纤维结晶度、回潮率、吸水性可染性和KES机械性能尽管这两种方法处理后的棉纤维结晶度都有显著降低,但和未处理纤维相比,用NaOH/NB处理的织物吸水性降低,而用NH/NaOH处理的吸水性却提高;C.1直接蓝1在NaOH/NH3处理织物上的初始染色速率降低,而NH3 /NaOH处理的织物却显著提高尽管如此,和未处理织物相比,相同染料在这两种处理织物上的染料饱和吸收率都提高根据KES仪器测得的织物手感剪切和弯曲滞后曲线,NaOH/NH3处理织物的剪切模量和剪切滞后幅度都比NH3处理织物小得多,但NH/NaOH处理织物的剪切模量和剪切滞后幅度却比NaOH处理织物小。根据这些结果了解到,NaOH/NB和NB/NaOH之类两步法处理的织物,其手感柔软性要比分别用NH3和NaOH处理的更妊摘译自英国“纺织学会志”

      用大豆蛋白水解物降低涂料印花浆中散发出的甲醛本研究表明,水解的大豆蛋白质能够吸收织物上涂料印花浆中散发出的大部分甲醛用水解大豆蛋白质清除剂尿素清除剂调制涂料印花浆每种清除剂都使用两种助剂树脂〔HMF树脂(49Pg甲醛/g织物)和MF树脂(3Wg甲醛/g织物)〕和四种粘含剂(丙烯酸、丙烯睛一J二烯、苯乙烯一J二烯、醋酸乙烯)将涂料印花浆施加在棉府编织物上,评定水解大豆蛋白质清除剂和尿素清除剂在降低散发出甲醛量上的能力。水解大豆蛋白质清除剂吸收的甲醛量为尿素清除剂的三倍多,工业上被用作甲醛清除剂i摘译自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

      在多羧酸整理中催化剂对棉还原染色织物的影响为了得到免烫和无皱织物,用BTCA(X烷四酸)或柠檬酸对还原染料染色的棉织物进行整理。将柠檬酸三钠(TSC)次磷酸钠(SHP)或草酸钠和甲酸钠的混合物用作催化剂,并将各种整理体系所得的结果和DMDHEU(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体系相比较发现BTCA/TSC体系和DMDHEU交联剂的测色结果差不多。TSC可以代替SHP催化剂,但在功能性上没有多大变化。

      摘译自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

      壳聚糖用于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整理涤纶织物都带静电,为了对它进行抗静电整理,己经进行了许多研究由于涤纶纤维上有功能性羟基,可以使用一种催化剂将它和壳聚糖上的氨基进行交联,达到抗静电整理的目的。我们发现,交联后的涤纶织物静电电压可降低到未处理涤纶织物的1A0以下焙烘后的织物拉伸强度因和壳聚糖交联而大,但对碱处理所造成的重量损失来说,这种拉伸强度的提高不足以弥补因碱水解所造成的强度损失。

      摘译自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

      用酸碱滴定法评价棉织物上多羧酸的交联度23.4.?丁烷四酸(BTCA)之类的多羧酸作为无甲醛耐久定形(DP)整理剂,以代替传统N-羟甲基系药剂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可以认为,织物的滑爽外观是通过多羧酸和棉纤维素酯交联产生的。

      本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酯和游离多羧酸的浓度,旨在评定酯交联度。因为处理织物的折皱回复性和织物上酯浓度呈直接关系,所以了解到用滴定法确定的酯浓度可用作评定DP整理棉织物上交联效果的依据。

      试样是精练漂白后的棉印花坯布。将它在BTCA和次磷酸钠组成的处理溶液中浸轧,85C干燥5分钟后进行焙烘。

      求出焙烘前BTCA处理棉织物上的羧酸量(A)焙烘后的羧酸量(B)酯浓度(A-B)和游离羧酸浓度(C)结果了解到,随着焙烘温度的提高,(A-B)加,C降低摘译自英国“纺织学会志”

      用电子束照射进行蚕丝接枝用电子束照射技术,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在丝织物上的接枝聚合采用两种电子束照射工艺(预照射工艺和后照射工艺(丝织物在电子束照射前先用HEMA处理))进行比较,并研究了影响接枝率的各种因素检查了电子束照射接枝后丝织物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例如断裂强度和回弹性用电子束照射接枝上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丝织物,其重量加,并改善了防皱丨性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检测表明,电子束照射的丝织物上产生了自由基产物,并在水中快速消失。

      解谷声摘译自英国“染色家协会志”

      用紫外线吸收剂后处理改善天然染料在蛋白质纤维上的耐光牢度己经研究了紫外线吸收剂对天然染料耐光牢度的影响在有和没有媒染剂的情况下,将天然染料染色的羊毛和蚕丝用两种紫外线吸收剂进行后处理这种处理可提高媒染织物的耐光牢度,但不影响染色物的色相。在氙弧灯照射前和20小时照射后,测定了染色试样的色差DE,评定光褪色度羊毛对紫外线吸收剂的吸收量比蚕丝多得多。

      摘译自英国“染色家协会志”2001,(3)聚酰胺纤维用酸性染料染色时的pH控制在本研究中,我们报导了密闭染色作业中聚酰胺纤维染色用的许多pH控制体系这些pH控制体系包括磷酸盐缓冲体系和四种pH滑移体系(硫酸胺和三种可水解的有机酯)用这些pH缓冲体系对pH的控制能力比较它们的染色丨性在和磷酸二氢钠和硫酸铵的比较中,可水解有机酯表现出极为有效的pH滑移,从而表现出较高的染浴吸尽和得色量然而,观察到在所研究的五种酸给予体之间,染色试样的匀染性没有差异,并检测在各种pH控制体系中,染色织物的色牢度也无差异摘译自英国“染色家协会志”2001,(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染色性能采用一种高速纺丝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在临界二氧化碳染色中,将这种新型纤维的染色性能和用常规法生产的纤维染色性能作一比较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这种高速纺丝的新型纤维具有固有的较大结晶尺寸和较低的双折射,表现出较大的染料吸收然而,当超临界条件提高到125C和230巴时,两种类型纤维的染料吸收显著大,它们之间的染料吸收差异减小。在升华牢度试验上,这种新型纤维表现出稍高的等级摘译自英国“染色家协会志*2001年,(5)(上接第37页)这两者数值还比壳聚糖处理后、经焙烘的织物高。壳聚糖处理的涤纶织物表面挺爽性和丝鸣感也变得更差。这些综合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会使涤纶织物手感损害到需要柔软整理的程度结论随着碱浓度的提高,涤纶物的重量损失也随之加,但碱处理造成的涤纶织物重量损失都和纤维对壳聚糖的吸收无关,壳聚糖的吸收率在3.2%~6.16%的范围内洗涤后壳聚糖在涤纶织物上的残留率在273%~3.45%范围内,确认利用丙二酸的交联,可在壳聚糖和涤纶纤维之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焙烘后的涤纶织物拉伸强度因壳聚糖交联而提高,但在碱处理造成织物大的重量损失下,壳聚糖交联所提高的织物拉伸强度,不足以弥补碱水解造成的织物拉伸强度的损失,壳聚糖处理后的涤纶织物手感变得更差,但因处理后的织物静电压降低到未处理织物的1A0,所以认为壳聚糖对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整理是有效的。

    相关资讯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