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泵叶片生产厂家 未来趋势注重环保
  • 市场分析
  • 2016-09-07 17:22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液压气动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如:液压技术具有功率重量比大,体积小,频响高,压力、流量可控性好,可柔性传送动力,易实现直线运动等优点;气动传动具有节能、无污染、低成本、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并易与微电子、电气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动控制系统。因此,液压气动技术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但是近年来,液压气动技术面临与机械传动和电气传动的竞争。因此液压的主要发展动向:

      一、提高效率:

      1、采取节能技术,液压泵的变量调节采用压力补偿,负载传感系统,使它具有流量适应控制和负载压力自动补偿功能;

      2研制新型密封和减摩材料,改进相对运动件间油膜润滑设计方法,有效减少润滑泄漏损失,提高容积效率;

      3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尽量减少能量传输过程中功率的损失;

      4采用容积调速代替节流调速;5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如采用交流变频调速电机驱动定量液压泵,达到系统节能的目的。

      二、注重系统设计:

      1、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实现系统的简单化、集成化和模块化,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操作性和易维护性;

      2、充分考虑系统的节能必环保要求;

      3、借鉴电子、控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研究成果,提高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水平,满足现代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倾向网络化的发展方向要求。

      三、注重环保:

      1、降低噪声,降低液压泵的噪声主要是改进泵的结构设计使流体流动平稳,减少压力脉动,并提高提高液压泵的壳体和配流系统结构刚度,以减少其变形所产生的振动。另一个要解决因系统总体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系统应用噪声;

      2、生物可降解液压油,寻求矿物基液压油的替代产品、发展可生物降解迅速的液压油以及纯水液压系统是液压技术发展新动向,这已经受到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据专家预测,今后10年,大部分行走机械中使用的矿物液压油将会被可生物降解迅速的液压油替代;3、水液压传动:水液压元件集液压传动功率密度大和气压传动清洁价廉的优点于一体,倍受关注,成为当今液压技术领域的一大前沿课题。目前日本、丹麦德国等公司都已发展品种规格较完整的水压泵和控制阀门。

      四、了解到,提高工作压力:是提高工作压力将使液压元件重量减轻,体积减小,也就使功率质量比和功率体积比提高,这对于在重量、体积方面有严格要求的航空、航天、行走机械和船舶等到工程领域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这将使主机实现轻量化,小型化、节能化。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关资讯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追赶机器人“四大家族”
        导读:中国国产机器人市占率从2013年的26提升到了2016年的33,三分天下有了国产机器人的一份,但依然是跟跑者。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自动化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详细]
    • 机器人智造 从“有”到“好用”
        虽然,像《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这样的战斗机器人目前仍旧停留在科幻电影里。但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种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大规模生产息息相关,能提高效率、削减生产成本、提升品质、降低能耗。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高速的追赶期,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向高端产品[详细]
    • 国家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召开
        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庆市举办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为各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及经验分享。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不低于15、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不低于18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开启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