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高端制造强劲轨交逆势增长
  • 市场分析
  • 2017-09-30 13:43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2017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增速较1-7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5%,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6%,高技术制造业依然是投资重心。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强劲增长

      从关键样本产量来看,1-8月,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63%,集成电路同比增长24.7%,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5.4%。

      铁路投资加速印证拐点,继续推荐神州高铁后市场稀缺标的

      相比于固定资产投资趋缓的大趋势,铁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速,2017年1-8月同比增长4.2%,较1-7月同比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轨交行业投资持续向好。继续强烈推荐神州高铁,公司是国内**涵盖全产业链的轨交运维平台。公司背靠海淀国投的资本、资源战略支持,借助商业模式创新,订单获取能力和渠道或将受到显着强化。考虑到公司的稀缺性和业绩增速带来估值溢价,我们预计2017~19年净利润分别为6.0、8.6、12亿元。

      8月装载机销量同比增74%,工程机械行业首推柳工

      装载机行业8月销售7,634台/YoY +74.21%,1-8月累计销售64,335台/YoY +41.11%;装载机8月出口1,487台,1-8月累计出口12,248台/YoY+34.77%。1-8月下游基建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9.8%、7.9%,增速高于我们的预期,下游需求利好工程机械复苏弹性。我们预计装载机行业全年增速30-40%,市场份额进一步向行业龙头集中。行业首推柳工,装载机和挖掘机占有率提升,应收账款环比下降,融资租赁销售风险可控,在手现金充足。我们预计公司2017~19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8、8、11.8亿元,对比行业其他公司,柳工的资产负债表更加强健,业绩弹性更大。

      电动车大势不变,锂电设备长期需求有望持续

      中国考虑加入燃油车禁售阵营,按照国内每年3000万辆新车,我们预计到2050年每年动力电池消费量1500GWH,对比现在每年的40GWH,空间是40倍。按照每GWH产能设备投资3-5亿元的假设,理论上,设备的长期市场空间在4500-7500亿。中期来看,我们测算前8家主流电芯厂商2020年的产能将达到220GWH,2016年底产能120WGH,3年复合增速接近50%,对应的2018-20年设备投资需求合计400-600亿元。锂电设备竞争格局往龙头集中趋势不变,锂电产线自动化估值相对较低,看好今天国际、诺力股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行业政策转向导致下游需求低于预期。

    相关资讯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追赶机器人“四大家族”
        导读:中国国产机器人市占率从2013年的26提升到了2016年的33,三分天下有了国产机器人的一份,但依然是跟跑者。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自动化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详细]
    • 机器人智造 从“有”到“好用”
        虽然,像《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这样的战斗机器人目前仍旧停留在科幻电影里。但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种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大规模生产息息相关,能提高效率、削减生产成本、提升品质、降低能耗。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高速的追赶期,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向高端产品[详细]
    • 国家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召开
        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庆市举办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为各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及经验分享。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不低于15、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不低于18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开启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