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市场分析
  • 2018-02-27 16:10
  • 来源:经济日报
  • 标签: 发展 机械工业 智能 制造 制造业
  •   全行业利润总额1.7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4%;

      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1%;

      协会重点监测的64种主要产品中,73.4%的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

      2017年,我国机械工业的收获很不错。

      成绩来之不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机械工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会议室里,冬日的阳光明亮亮地洒落进来,温暖的春天,就快来了。

      “2018年,要紧扣机械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开启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发展形势好于预期

      记者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2017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效益改善、出口回升、市场信心逐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主要产品产量生产势头向好,呈现出与消费、环保、民需、智能制造及产业升级等密切相关产品快速增长的鲜明特点,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状况持续改善。

      同时,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与2016年仅汽车、电工电器两大行业为主拉动机械工业增长不同,2017年以来中国机械工业各分行业均表现出向好的发展态势。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10.5%。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接受采访时说,就制造业而言,制造企业推动智能制造的需求激增,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积极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自动化、数字化机械装备,这为机械行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市场,机械企业面向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了较快增长。

      “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学为代表的新技术的涌现和不断升级,造就一批新产业,如高性能冶金材料、无机材料、新型化工材料、锂离子电池等,这些新产业对机械行业的创新发展也提出了新需求。”左世全认为,机械企业积极应对需求结构的加速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自身的供给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出口形势也日益好转。同期,中国机械工业对外贸易增速持续回升,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1%。其中,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机床工具和汽车行业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近日理事会上报告工作时表示,机械工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比重位居前列,其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已连续四年超过20万亿元,利润指标占全国工业比重近四分之一。已形成体系较为完整、产品品种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短板问题依然突出

      看到成绩的同时,陈斌亦提醒,机械工业高端产品供应不足、低端产品供应过剩的不平衡状态仍未根本改变,专用装备等短板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如比较典型的机床工具行业。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世界金属加工机床**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同时也是全球机床进口**大国。

      放眼整个机械工业,目前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达到25%,位居全球**。重点产品发电设备、汽车、工程机械、大型拖拉机、内燃机、数控机床等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位列世界前茅,产品数量、产能规模均十分可观。但除了个别行业外,产业整体上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近几年,我国每年进口机械产品*低也高达2700多亿美元,而且大多是高端产品及设备。

      总而言之,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王瑞祥认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王瑞祥表示,机械工业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包括,产能规模与结构不平衡、产品品种数量与质量水平不平衡、走出去”步伐与国际化竞争力发展不平衡等。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科技开发与投入不充分,两化融合、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充分及服务型制造与商业模式创新不充分等。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机械工业将全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王瑞祥明确提出。

      对此,左世全表示,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撑的基础性、战略性行业。近年来,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总要求,能源、交通、制造、信息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迫切需要更多性能先进、效率高、稳定性好、价格合理、节能环保的机械装备实现转型升级。

      对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工信部提出,全行业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实现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任务。

      左世全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即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通过智能制造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合格率,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是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左世全指出,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增强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意识,加强战略规划和系统安排,制定具体的路线图。企业需要立足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分步骤有序推进,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此外,要强化协同,企业推进智能制造要注意推进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提升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左世全希望提醒相关企业,一是要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紧密结合,不能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要围绕业务的经营管理,量力而行逐步实现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二是要系统推进,不能只关注于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而应该从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多个方面做出系统安排,推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

    推荐文章
    相关资讯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追赶机器人“四大家族”
        导读:中国国产机器人市占率从2013年的26提升到了2016年的33,三分天下有了国产机器人的一份,但依然是跟跑者。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自动化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详细]
    • 机器人智造 从“有”到“好用”
        虽然,像《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这样的战斗机器人目前仍旧停留在科幻电影里。但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种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大规模生产息息相关,能提高效率、削减生产成本、提升品质、降低能耗。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高速的追赶期,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向高端产品[详细]
    • 国家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召开
        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庆市举办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为各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及经验分享。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不低于15、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不低于18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开启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