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两化融合的典范智能制造的新样板
  • 市场分析
  • 2025-04-21 02:55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br]  4月27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会议暨成果展上,作为两化信息融合的典范,中联重科代表装备制造行业展现了“两化融合”的*新成果,“中联式融合”成为企业推进高端智能化战略的新样板。[br][br]  中联重科是一家我国工程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通过智能转型和海外拓展,中联重科扭转了效益下滑的局面,再现活力。目前,中联重科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已经**于99.04的国内装备制造企业、97的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并处于全球前列。[br][br]  智能制造连接人与产品[br][br]  3月9日,工信部印发《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同时给出了具体目标:试点示范项目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br][br]  在中联重科,智慧工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在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李青林的办公桌上,一块显示屏十分惹眼。从这里,李青林不仅可以直接看到工厂运行的实况视频,也可以查看车间的每一个流程,制造执行系统还会自动提示生产现场遇到的问题。“整个生产链上的每个工位之间都是互联的。假如某个流程出现配料不足,系统就会自动提醒。”李青林说。[br][br]  做了近40年的现场管理,智慧工厂让李青林看到了两次飞跃。**次是2010年企业资源管理计划上线,混凝土泵车一个班次的产能提升50以上。2012年MES运行后,产能再翻番。[br][br]  中联重科首席信息官王玉坤表示,中联重科每个月的产值超过20亿元,但月结订单成本差异平均控制在50万元以内,月结差异*小值曾达到3万元。仅此一项,就意味着节约了近2.97亿元的成本。中联重科希望智慧工厂孕育出智能产品,达到产品与产品的互联,*终实现产品与人的互联。[br][br]  通过自身努力,中联重科实现了自身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与资源融合。在质量提升与顾客满意方面,通过ERP、售后服务移动应用平台、物联网智能云服务平台等营销售后系统的支撑,公司客户服务和客户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br][br]  与时俱进推进高端战略[br][br]  在近两年,受到金融政策、项目开工和市场饱和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进入新常态,行业企业开始修炼“内功”,将产品质量和研发而非市场营销放在**位,更多的企业加强对制造业智能化产品的研究,以通过技术革新向市场发起挑战。[br][br]  中联重科与时俱进地引入互联网思维,在装备制造业率先打造了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的信息化平台,根据“互联、智慧、可控、安全”的“两化”融合方针,中联重科着力锻造以互联为基础的全球营销及服务能力,以智慧为基础的全球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以战略为导向的全球风险内控能力,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全程安全运行能力。为全球化蓄力起跑奠定基础,成为践行国家“互联网 ”战略的先锋。[br][br]  通过信息化平台,中联重科实现了海外订单合同评审、备产协同、交货协同机制,在行业整体下行7的情况下,公司海外业务增长3,有效保障了订单效率和交货周期。[br][br]  除了直接获取商机、处理客户咨询,中联重科信息化平台还提供了物联网增值服务,让客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到自己设备的位置和各种工况信息,实现了企业与客户的共赢。用户转化率达到63,服务响应及时性由15分钟缩短至5分钟,内容传播受众率达到40。[br][br]  此外,中联重科O2O移动营销与用户服务能力也已初见成效。企业通过开发微信公众号、移动官网,实现业务系统集成,并对客户数据、流量数据、商机数据等三大核心数据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大数据,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br][br]  从2009年到2014年,中联重科每年在智能制造上的投入都超过1亿元。通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和创新,中联重科站在了智能制造的风口。“智能制造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未来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将在我们的销售中占据主导位置。”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说。[br]
    相关资讯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追赶机器人“四大家族”
        导读:中国国产机器人市占率从2013年的26提升到了2016年的33,三分天下有了国产机器人的一份,但依然是跟跑者。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自动化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详细]
    • 机器人智造 从“有”到“好用”
        虽然,像《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这样的战斗机器人目前仍旧停留在科幻电影里。但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种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大规模生产息息相关,能提高效率、削减生产成本、提升品质、降低能耗。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高速的追赶期,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向高端产品[详细]
    • 国家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召开
        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庆市举办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为各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及经验分享。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不低于15、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不低于18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开启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