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支架在脆弱地质环境中的安置
  • 技术应用
  • 2011-12-09 16:06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1工作面概况峰峰集团孙庄矿12265工作面切眼长120m左右,煤层厚度1 5 4 7m,工作面倾角平均32 ,*大41.直接顶为灰黑色砂质页岩,厚度2 5m左右。裂隙发育,易破碎。老顶为中粒砂岩,厚度为12m左右。且有两条落差为4m左右的正断层。该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尘爆炸指数为33%.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共安装ZFQ2000- 15/ 23轻型放顶煤支架93架。

      2撤前准备2 1铺网上绳工作面距停采线12m时,开始铺设双层塑料顶网,网间用联网绳每100mm绞联一道,网与网采用对接方式,且**层网与第二层网错开接口,沿倾向错开1m,沿走向错开0 5m.工作面距停采线8m时,开始在顶网上铺设钢丝绳,选用15 25mm的钢丝绳,沿工作面倾斜方向从上巷上帮贯穿整个工作面至下巷下帮,如需延接时,必须是同型号的钢丝绳,接口长度不少于2m,并使用8副绳卡子固定好,钢丝绳沿走向每0 5m铺设一道,与顶网每150mm用10铅丝联一道。

      2 2通道刷扩工作面距停采线1 5m时,支架停止前移,伸缩梁和护帮板都要收回。割**刀煤后,移前部输送机,用1 2m长板梁支护顶板,割第二刀煤时,把推移千斤顶和前部输送机脱开,用单体液压支柱移前部输送机,用1 6m的板梁换下1 2m的板梁。

      煤帮棚梁下必须支设单体液压支柱,割第三刀煤时,用长2 2m的板梁换下1 6m的板梁,每架支架上使用两块,间距要均匀,且在支架上搭接不少于0 4m,板梁规格为1 2 (1 6、2 2) m 0 2m 0 15m.在机尾处扩出一长度不少于5 m的弧形通道,便于支架调头,用木抬棚支护好。

      3支架回撤工艺3 1回撤工艺回撤支架前应在工作面上头安设1台大回柱绞车拖运支架,在工作面中间距回架处20m左右安设1台小绞车,用于支架调向。

      拆除支架由下向上逐架进行,回架前,应在被回支架前端沿工作面倾向架设一板梁棚子,抬住支架上的两块棚梁,使用工作面中部小绞车、单体支柱及支架自身功能进行出架。回撤拆除工艺:拆除该架与其他支架相联的进回液管路降至适当高度支架前移、调向收回并固定侧护板、伸缩梁拖运利用平台装车外运。工作面上车房用17kW绞车,钢丝绳直径为24 5mm,调向绞车为5 5kW,钢丝绳直径18 5mm.回撤*后两架时,应先把抬棚梁支护好,利用外部上平台的绞车配合支架自身功能外移。

      3 2装架工艺装架平台安装在工作面运料巷中距工作面适当距离处,整体支架利用平台装车,运料巷内有1台17kW绞车把支架缓慢拖至平台上。装车平台与平板车联接牢固。装车不正应用单体液压支柱调整。

      4复杂地质条件下支架回撤安全技术管理4 1顶板管理首架支架回撤前,应在其下方距其1 2m处从煤壁到切顶线摆上木垛,木垛用0 16m 2 2m的两面平板梁且要与顶板结合严密,用木楔背好。每一架回撤后,必须及时支护顶板,沿倾斜方向在每条钢丝绳下支设单体支柱,倾向排距1m,采用三、四排控顶方法管理,放顶步距1m.靠近支架的一排支柱与架间距不得大于1 2m,超过时及时加打一排临时支柱,支架拆除和回柱放顶不得同步进行。

      4 2通风管理(1)从支架回撤起,直至工作面封闭,风机要正常开,且要有备用风机()。

      (2)支架回撤期间应有专职瓦斯员跟班,严禁随意停风机,风筒距前头不大于5m.

      (3)上隅角有瓦斯积聚时可用风幛引风稀释。

      (4)回撤支架严禁强拉硬拽,以免产生火花。

      4 3大倾角防倒防滑措施(1)工作面回撤支架前,首先要对大倾角地段支架进行加固,每架支架必须升紧,达到*大工作阻力,且用40T锚链在前后立柱间进行联锁,联锁支架不少于5架,随支架拆除逐台向上移设锚链,防止待撤支架下滑。

      (2)出架时,用调向绞车和拖运绞车分别拴住支架立柱和前梁,防止其下滑歪倒。

      (3)拆除时,大倾角处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并且拆除的单体支柱和板梁等物品及时运走,防止下滑伤人。

      4 4断层处防冒措施(1)断层处顶板极其破碎,回撤前先对该处进行注聚胺酯加固,确保降架后顶板不冒落。

      (2)出架前要先检查该处的顶板情况,是否有安全隐患,是否有漏冒可能。出架前和出架过程中,要有专人观察顶板,并配备足够的单体柱和板梁,必要时做好临时支护。

      (3)每台支架回撤后,及时对顶板进行支护,必要时应摆木垛支护。

      5结论12265工作面由于生产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同时采取以上回撤工艺和安全技术措施,安全顺利地完成所有设备的拆除任务,未发生任何人身事故和机械事故,为复杂地质条件下轻放设备的回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关资讯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