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车体液压旋转工程剖析探究
  • 技术应用
  • 2012-01-31 13:06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1工程简介

      1.1工程概述

      450t行车一台,设计*大吊装能力为450t,轨面标高为+28.9m,轨距(跨度)为21.4m.行车整车重量约760t(含吊具、钢丝绳等)。行车整体外形尺寸为:23.4m(L)×22m(W)×9.6(9.3)m(H)。其中,除去缓冲器及两侧栏杆后,行车整体宽度约为19.4m;从吊车梁轨面至行车顶部高度为9.3m.

      1.2主要部件重量表

      1.3场地情况在保证三炼钢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根据业主要求,行车预定在厂房东侧A~B列,11~12线之间的区域(通常行车检修区域)进行安装。此处现有操作室、扒渣间及钢包基础、火车轨道等。

      2方案总体设计与实施

      2.1方案设计前提

      2.1.1不能影响三炼钢厂正常生产;厂房屋面梁和

      大型行车整体旋转下降施工钢柱不能加固,影响生产,设计、施工工作量太大,排除采用“梁工法”(含液压设备和卷扬机);2.1.2厂房屋盖不能拆除,A、B列12线山墙外侧,生产动力管网不能拆除,排除采用特大型吊机吊装方法,即使允许,吊车可采用2000t以上级履带吊机,费用太大;2.1.3利用现有行车生产空隙组装新行车;只能在厂房A~B列、11~12线柱之间安装行车;采用整体组装,整体液压提升,整体旋转90°,整体下降到轨道上的新型安装方法。

      2.2方案实施总流程

      2.3方案设计要求

      2.3.1厂房A~B列柱中心距为25m,柱间净距离为(25-1.8×2-0.65×2)=20.1m,所以行车将走台板拆除后为19.4m宽,提升时两边距行车梁0.35m;2.3.2线柱11~12中心距为24m,行车长度为23.4m,要求行车地面整体组装提升的中心线沿12~11线向10线方向借用1.5m,既保证行车整体提升,又避免提升到高空旋转时碰擦A、B山墙墙皮;2.3.3厂房下弦净高为41.22m,设计提升大梁上表面为40.5m,预留0.72m为旋转空间;行车高度为9.3m,轨道上表面为28.9m,行车整体提升高出轨道上表面0.6m,合计为38.8m,提升大梁截面高度为1.1m,预留提升高度为0.6m;2.3.4按照以上条件,液压提升器不能设置于提升大梁上面(提升器自身高度2.0m),采用液压提升器爬升的方法提升行车;提升系统用四台200t提升器同步提升;2.3.5旋转之前将四根塔柱用型钢分层连接,将四个旋转底座用型钢连接为整体,用32槽钢和40工字钢连接;2.3.6旋转重量(行车重约630t,措施约重300t)约930t,钢与钢表面滑动摩擦系数取0.2,旋转推动力约为200t,旋转系统采用四台100t爬行器同步推动行车和加固措施,形成整体旋转;2.3.7在四根塔柱底部设计四座旋转底座,底座设计考虑荷载传递和旋转滑移摩擦;2.3.8在行车整体位于29.5m高空时,旋转直径m,A~B列柱间净距离为20.1m,11~12线柱中心距为24m,厂房空间允许距离m,所以L > D,两边各有0.45m空间余量,满足旋转要求;2.3.9旋转前拆除A、B列11~12线柱间支撑和墙皮,到位后下降前恢复完成。

      2.4方案实施过程2.4.1铺设50mm厚黄沙,水平度小于20mm;铺设250mm钢板坯,要求每块间隙小于10mm,水平度小于20mm;钢板坯上铺设30mm厚旋转滑移钢板,每块钢板铺设方向和钢板坯垂直,间断焊接每300mm焊接150mm长度角焊缝,两块板间隙50mm,便于纵向和钢板坯焊接;2.4.2测量定位,确定并沿旋转圆心,按照旋转底座纵向和横向的距离,确定直径m,在旋转底板上测量定位圆周,再定位四座旋转底座和塔柱,然后沿圆周和底座定位每台爬行器**次爬行位置点,分别以该点为圆心,120mm为直径在钢板上切割**组四个圆,然后,沿圆周逆时针方向间距265mm分别切割第二、第三组……直到圆周全部连通;2.4.3将钢板坯上表面和旋转钢板圆孔打磨清理干净,旋转底板定位于钢板坯焊接固定,形成整体,安装定位四座旋转底座,定位两根钢托梁和四个支墩,利用原450t行车组装行车主梁、副梁、连接端梁、平衡支架、行走机构、下小车,*后组装上小车并做好临时固定,;2.4.4安装4根塔柱,截面1700m×1700m,12根提升小梁和2根提升大梁,塔柱垂直度为0.5L/1000,提升大梁的上弦标高为40.5m,平面定位中心线偏移小于5mm;2.4.5安装液压动力泵站、200t提升器、底锚、钢绞线、油管、数据线控制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等;液压提升调试;2.4.6四套提升器同步将行车整体提升;行车整体提升到29.5m高空后,停止提升,锁死提升系统,a;塔柱之间和底座之间用型钢连接加固;2.4.7地面安装旋转系统液压动力泵站、100t爬行器、钢销子、油管、数据线控制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等;旋转系统调试;2.4.8四套旋转爬行系统同步滑移,行车整体高空旋转,行车整体旋转45°,b;旋转90°到位后,锁死旋转系统,打开提升系统,将行车整体同步下降0.6m,落位于行车28.9m标高的轨道上;2.4.9安装行车其它零配件并调试;拆除液压提升和旋转设备,拆除所有安装临时实施;行车安装完成。

      3液压同步提升、旋转、下降

      3.1关键技术、设备和系统配置3.1.1关键技术及设备工程中采用了液压同步整体提升+同步水平旋转+液压同步下降的新型吊装工艺。

      配合本工艺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主要使用关键技术:超大型设备、构件整体液压同步提升施工技术;设备:TJJ-2000型液压提升器;TJG-1000型液压爬行器;TJD- 15型液压泵源系统;YT-1型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

      3.1.2系统配置(1)液压提升下降承重系统配置:液压同步提升承重系统主要由液压提升器、提升地锚和钢绞线组成。

      共配置四台TJJ-2000型液压提升器,每台提升器配置18根钢绞线,额定提升重量为200t.钢绞线作为柔性承重索具,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为1860MPa,直径为15.24mm,破断拉力为26.3t.

      行车主要部件总重量约690.8-69=621.8t,提升重量按照630t计算。加上提升托梁、提升设备及其它设施重量,总提升重量约680t.

      提升器中单根钢绞线的平均工作荷载为:680/4/18=9.44t.单根钢绞线的荷载系数为:26.3/9.44=2.78.提升地锚采用配合设计和试验的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和以往工程经验,液压提升器工作中采用如上荷载系数是安全的。

      (2)液压旋转系统配置:液压同步旋转承重系统主要由液压爬行器、立柱支座和顶推反力作用点组成。共设置四套TJG-1000型液压爬行器。每台爬行器设计水平推进力为1000kN.整个上部结构及行车重量按照630t+300t(措施重量)=930t,荷载不均匀系数取1.2,滑动摩擦系数取0.15,则单台液压爬行器的*大工作荷载为:930t×1.2×0.15/4=41.85t.

      每台液压爬行器的安全裕度系数为:100/41.85=2.39.

      满足要求。

      3.2计算机同步控制策略液压提升及旋转推进同步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尽量保证各台液压设备均匀受载;保证各个提升、旋转点保持同步。

      控制策略:将四台液压提升/爬行器中的两台并联,设定为主令点A,另外两台液压提升/推进器分别设定为从令点B、C.

      将主令点A液压提升/推进器的速度设定为标准值,作为同步控制策略中速度和位移的基准。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从令点B、C以位移量来动态跟踪比对主令点A,保证四台液压提升/推进器在提升和旋转推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同步。通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几何原理,保证整体结构在整个提升和旋转过程中的平稳。

      3.3提升、下降、旋转速度液压提升、下降、推进设备的速度取决于泵站的流量、锚具切换和其他辅助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人工设定、计算机控制。在工程中,垂直液压提升速度约3~4m/h,水平旋转线速度约2~3m/h,垂直液压提升速度约1~2m/h.

      3.4系统调试液压提升下降、推进设备系统安装完成后,按下列步骤进行调试:3.4.1检查泵站上所有阀或硬管的接头是否有松动,检查溢流阀的调压弹簧是否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检查启动柜与液压提升/爬行器之间电缆线的连接是否正确。检查泵站与液压提升/爬行主油缸之间的油管连接是否正确。

      3.4.2系统送电,检查液压泵主轴转动方向是否正确。手动操作控制柜中相应按钮,检查电磁阀和截止阀的动作是否正常,截止阀编号和牵引器编号是否对应。

      3.4.3检查传感器(行程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按动各台液压提升/爬行行程传感器的2L、2L-、L+、L-,使控制柜中相应的信号灯发讯。

      3.4.4提升/旋转前检查:启动泵站,调节一定的压力(5MPa左右),伸缩提升/推进油缸:检查A腔、B腔的油管连接是否正确;检查截止阀能否截止对应的油缸;检查比例阀在电流变化时能否加快或减慢对应油缸的伸缩速度。

      3.4.5预加载:调节一定的压力(2~3MPa),使锚具处于基本相同的锁紧状态。

      3.5分级加载待系统检测无误后开始正式提升、旋转推进。经计算,确定液压提升器、爬行器所需的伸缸压力(考虑压力损失)和缩缸压力。

      开始提升、旋转推进时,液压提升、推进伸缸压力逐渐上调,依次为所需压力的20%,40%,全面检查,在一切都正常的情况下,可继续加载到60%,80%,90%,再次全面检查,在一切都正常的情况下,可继续加载到100%.

      整体结构系统即将离地或移动时,暂停提升/推进,保持提升/推进系统压力。对液压提升/推进及设备系统、结构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在确认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绝对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能继续提升/推进。

      4提升门架旋转稳定性

      提升门架旋转时,上部结构及设备自重m=930t,提升门架框架平面外形尺寸为W×L=10200mm×15200mm,重心离旋转面高度H 1按照31.4m计算。因提升门架与行车是绕自身平面中心旋转的,而结构与设备基本沿中心对称,故在旋转过程中水平力较小。提升门架通过大梁和垂直支撑加固,形成整体稳定结构。

      按照整体结构水平旋转滑移状态计算稳定性,在提升门架从静止到匀速滑移状态时,仅有自重产生的摩擦力作用,此时加速度为:F=μmg=ma→a=μg=0.25×9.8=2.45m/s 2;设匀速运动速度v=6m/h(*大可能旋转速度)= 0.0017m/s,旋转半径为9.2m,则停止时间:t=v/a=6/ 3600/2.45=0.0007s;滑移惯性产生的内心倾覆力F倾=ma=930×10×0.00 17 2 /9.2=0.003 kN,倾覆力矩:M倾=F倾×H 1=0.003×31.4=0.1kN?m大型行车整体液压提升旋转下降施工抗倾覆力矩:M抗=mg×W/2=930×10×10.2/2=47430kN?m M抗>>>M倾整体结构旋转滑移过程中稳定性符合要求。

      5主要经验与教训

      5.1钢板坯铺设整体平整度要求在20mm,实际施工*高点和*低点差128mm,造成整体旋转同步性、旋转措施杆件的变形控制等非常困难。

      5.2设计要求塔柱垂直度在0.5%,整体40.5m高度不超过21mm,实际施工*大塔柱为89mm,造成整体同步提升风险,采用顶端增加缆风绳措施,提升到位后,旋转加固增加(旋转时拆除缆风绳)。

      5.3整体旋转要求在安装四座塔柱旋转底座前,对底座和底板打磨清理干净、涂抹黄油;实施过程中在滑移底座下面有钢屑,造成整体连续旋转中断,采用200t千斤顶顶推,才继续整体旋转。

      5.4行车整体同步提升,由于行车整体重量向一边偏差太大(约60t),两边设计配置液压提升能力相同,造成提升速度差异,后重新调整液压设备,达到同步提升。

      5.5由于**次采用大型设备高空整体旋转方法安装,国内外没有参考经验,旋转措施用量较大,以满足高空同步安全旋转。

    相关资讯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