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交通工具液压软管品质情况的研究
  • 技术应用
  • 2013-07-18 13:29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从整车生产厂抽取的软管产品质量较好整车生产厂所抽取的7种车型共10种产品,其中合格8种,合格率80%,产品合格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国内整车生产厂对产品质量比较重视,内部有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它们对零部件生产厂的配套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控制方法。为整车厂配套的几个软管生产企业为制动软管行业中正规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进口了国外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而且满足国外企业标准的要求,其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水平。

      如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天津丰田合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固特异(青岛)工程橡胶有限公司,这些企业主要为国内轿车生产厂配套。但是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在整车生产厂所抽的2种不合格产品均为微型车,虽然不合格项目只有耐臭氧性能不合格,这种产品在短期内不会导致制动软管失效,而时间久了,随着风吹水打,软管的加强层(连线层)会很快破坏,从而导致爆裂强度降低,*终导致制动失效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微型车软管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价格原因。众所周知,在汽车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整车生产厂为了市场占有率,有效手段之一是降低整车售价,*终的结果是降低整车配套件的价格才能获得利润,从而导制配套件厂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而获得相应的配套和利润,此种现象尤以微型车为甚,这也正是造成其不合格的原因。

      相对来说,长春汽配市场和北京汽配市场的质量状况*差,浙江汽配市场的质量状况略好些。在汽配商店抽到的软管难以确认其生产企业。这些软管有的是生产企业上门推销,为免除责任,没有留下明确的名称、地址和电话;有的不是直接从生产企业进货,中间环节过多,难以查找源头;有的是由于同一种车型的制动软管进货渠道过多,帐目和货物的管理又很混乱,进货凭证不全,难以辨识出确切的生产企业,而制动软管的外上和产品本身又多数都没有任何标识。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由产品本身难以溯源到生产企业。

      在各地汽车配件市场上,很难见到正规企业的产品。这主要有5个原因,一是汽配市场需求比较分散,一个汽配店一次所需要的软管数量较少,正规企业不屑于花大力气做这种小买卖;二是正规企业的产品成本高,出厂售价高,汽配店售价过高又很难卖,利润空间要小的多;三是正规企业的产品质量都较好,使用年限较长,汽配店会为此失去很多客源;四是多数驾驶员缺少辨别能力或者因为各种原因而知假买假,很多汽配店反映说正规企业的产品难卖;五是各地汽配城的管理部门为了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对此现象包庇纵容,也助长了这一股歪风邪气。在长春和北京的汽车配件商店中共抽取17种产品,没有一种是正规企业的产品,也没有一种合格,就是对上述情况的充分说明。

      汽车维修部的液压制动软管质量不容乐观本次调查的一些汽车维修部由于库存的制动软管样品数量不足10根而无法抽取、*后只抽取了两家汽车厂的特约维修部(特约维修部进货渠道为整车生产厂),所抽取的样品均为原配套厂的产品,结果一个合格,一个却不合格。这一方面再次说明了市场售价较低的车辆其配件质量较差,另一方面即使是从特约维修站抽取的原配套厂的产品也有可能不合格,那么其他的维修企业的制动软管产品进货渠道主要为汽配商店购买,由此可知经过非特约维修企业而更换制动软管的汽车的安全性能岂不更加难以保证。

      生产集散地的制动软管质量非常令人担忧由于种种原因在制动软管生产集散地只抽取到两家企业的产品,其中诸暨一家企业的产品检验合格,而辉南县一家企业的产品检验不合格,合格率为50%。这并不能反映生产集散地的真实质量状况,通过实地走访,我们看到浙江诸暨和吉林辉南两地的制动软管的生产仍以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为主,其中尤以吉林辉南为甚。这些小企业生产设备极为简陋,没有任何检测手段,质量完全无法保证。

      

    相关资讯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