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食品包装机械工业已成为我国的新兴产业
  • 市场分析
  • 2014-04-15 11:21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据中国食品和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我国液态食品包装机械年销售额增长率均超过20%;其中,我国2011年液态食品生产量为2509亿升,液态包装机械销售额达到290亿元。液态食品包装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新兴产业。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装瓶厂,可口可乐是否还能像今天这样风靡世界,成为商业史上的奇迹。碳酸饮料、牛奶、果蔬汁、饮用水、食用油以及药品、日化产品,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液体产品的包装生产,都离不开灌装机械的功劳。正是有了它们,营养和美味才能如此安全、便利地送达人们的“舌尖”。

      近年来,PET/HDPE塑料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液态食品包装领域。塑料瓶具有的容量大、坚固、轻便、易携、可冷藏、可回收等特点,扩大了其在液态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以饮料行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球每年用于饮料瓶的塑料容器消费量为1000多万吨,并且其产销量正在以每年10%~19%的速度增长。灌装机作为液态食品包装的重要包装机械设备,也随塑料瓶的应用更广阔普及食品行业。

      在乳品行业,酸性乳饮料在中国乳品市场连续三年保持着3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乳制品行业中发展潜力*大的品类。塑料瓶包装是酸性乳饮料所用的容器中成长*快的包装类型,其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产品的成长率。

      220ml以下的小包装HDPE塑料瓶酸性乳饮料,其核心消费群是儿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小包装HDPE塑料瓶酸性乳饮料的市场基础扎实稳定,并且发展迅速。HDPE塑料瓶已成为儿童酸性乳饮料的绝对主导包装形式,市场占有率高达94%.

      大于350ml的大包装酸性乳饮料是近两年市场上出现的新品类,其市场份额迅速增加,目标客户群为18~25岁的年轻女性。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包装酸性乳饮料的消费人群范围不断扩大,而PET塑料瓶也已成为大包装乳饮料的主导包装形式。

      茶饮料、果汁饮料以及功能性饮料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已经成为饮料市场上稳定、成熟的产品,现在高速中温热灌装技术为众多饮料企业提供了*佳的解决方案,既满足了产品的增长率和安全性,又降低了饮料企业的包材成本和运行成本。随着高速中温热灌装机技术的日臻成熟,将为更多的国内大、中型饮料生产企业提供先进、稳定、可靠的饮料灌装机设备,带来更为直接的成本效益。

      总而言之,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必然要求企业投入相应的包装设备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将对包装机械的高精度、智能化、高速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液态食品包装机械将呈现出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关资讯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追赶机器人“四大家族”
        导读:中国国产机器人市占率从2013年的26提升到了2016年的33,三分天下有了国产机器人的一份,但依然是跟跑者。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自动化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详细]
    • 机器人智造 从“有”到“好用”
        虽然,像《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这样的战斗机器人目前仍旧停留在科幻电影里。但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种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大规模生产息息相关,能提高效率、削减生产成本、提升品质、降低能耗。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高速的追赶期,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向高端产品[详细]
    • 国家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召开
        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庆市举办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为各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及经验分享。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不低于15、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不低于18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开启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